服务热线
18221656311
日期:2013-08-30浏览:2637次
酶组织化学显示的常见三种方法介绍
酶作为一种催化剂,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轻工业的各个生产领域。近几十年来,随着酶工程的迅猛发展,酶在生物工程、生物传感器、环保、医药等方面的应用也日益扩大,可以说酶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部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及其他方面的新技术几乎都离不开酶。
而酶类的显示方法常见的也有好多种,现在就有银河集团9873.cσm以常见的三种一一为你列举分析吧!
*种.偶联偶氮色素法 此法又称偶氮色素法(couplingazo dyemethod),是指用某种人工合成底物在酶作用下产生分解产物,分解产物与重氮盐结合,引起偶联偶氮反应,形成不溶性偶氮色素,以此对酶定位。常用的底物是萘酚系列化合物,如l—萘酚、2—萘酚、6—溴—2—萘酚、萘酚AS、萘酚AS衍生物等。由于重氮盐的种类不同,偶氮色素的颜色也不同,可显示出紫色、蓝色、红色、褐色、棕色和黑色等各种颜色。
重氮盐有不同程度的抑制酶活性作用,因此必须选择抑制作用zui弱的种类使用。根据重氮盐抑制作用的有无和强弱,可将偶氮色素法分为两种:
(1)同时偶联法:是在底物混合液中,通过酶分解作用所得到的沉着物立即与重氮盐偶联形成偶氮色素。
(2)后偶联法:为防止重氮盐对酶的抑制作用,先使酶与底物发生作用,使分解产物沉着,然后再浸渍于重氮盐液中,使其形成偶氮色素。
偶联偶氮色素法具有作用时间较短、不容易发生酶丢失、正常组织细胞中无内源性底物和zui终反应产物不易褪色等优点。但该法所用底物的分解产物有不同程度扩散,故定位欠准确,且人工合成底物价格较贵。
第二种.金属—金属盐法 一般是指金、银、铜、铁、铅和钴等金属,金属本身或其盐的化合物都具有颜色,容易发生呈色反应。而且酶的分解产物容易与金属结合。因此,捕捉酶反应的分解产物,使其与金属结合,利用呈色反应,再现酶反应部位,可以证明某种酶的存在。故称为金属—金属盐法或金属沉着法(metal precipitation method),此法大致分三种:
(1)酶作用于底物时,其分解产物与底物混合液中某种物质结合,·沉着在作用部位,然后结合物被金属置换,通过金属显色来证明酶的存在。把上述反应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即酶反应阶段、金属置换阶段和显色阶段。
(2)与*种方法相比,省略了金属置换步骤。酶作用于底物后的分解产物与底物孵育液中的金属离子相结合,直接沉着于酶反应部位,使其显色。
(3)此法特点是使用人工底物(前两种方法使用天然底物)。在酶的作用下,人工底物的分解产物与特定金属结合,立即显色,或通过显色操作使其显色。此法包括硫代胆碱铜法和羟喹啉铁法。其优点是:底物、捕捉剂价格便宜;金属离子容易反应,沉着颗粒微细,反应色调鲜明。缺点是易褪色,组织细胞中有些成分可吸附金属离子,产生假阳性反应。
第三种.色素形成法 在酶作用下使无色化学物质在局部形成色素沉着。以下主要介绍三种类型:
(1)四唑盐法(tetrazolium method):此法主要显示各种脱氢酶。在脱氢酶作用下,组织切片在含有四唑盐或双四唑盐的底物混合液中,使底物分离出的氢原子与五色四唑盐或双四唑盐结合形成红色或蓝色甲腊(formazane)或二甲腊(difomazane)色素。这种色素沉着于酶所在部位。
四唑盐法原理
(2)靛酚蓝法(indophenol blue method):该法主要显示细胞色素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是Na—di反应用于检测氧化酶的方法。把二甲基—对—苯二胺和a—萘酚加入底物混合液中,由酶作用而释放的氧与此两者结合,形成靛酚蓝而显示酶的部位。也可以用4—氨基—N、N—二甲基萘胺(AND)代替二甲基—对—苯二胺。
靛酚盐法原理
(3)靛蓝形成法(indigo formatlon method):又称靛蓝法或吲哚酚法,在酶作用下,分解底物酯型吲哚酚化合物,产生出吲哚酚,在氧存在的情况下形成蓝色靛蓝,使酶存在部位显色。
我司是酶类试剂的一级代理商/,代理产品繁多,达上万种,您有任何关于酶类试剂的需求都可以订购,我们会为您提供满意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真诚期待您的来电!!
酶类 | |||
M0001 | 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丙酮酸氨基转移酶/L-丙氨酸:2-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GPT/ALT | BR,5u/mg | 200U |
M0002 | 胰凝乳蛋白酶(牛)/α-糜蛋白酶/α-胰凝乳蛋白酶/凝胰朊酶/凝胰蛋白酶/Chymotrypsin(bovine)/ α-Chymotrypsin(bovine) | USP级,1500USP u/mg | 1克 |
10克 | |||
M0003 | α-淀粉酶(枯草杆菌)/中温淀粉酶/液化型淀粉酶/液化酶/α-1,4糊精酶/细菌性淀粉酶/α-淀粉酵素/糊精化酶 | BR,4000u/g | 250克 |
生物技术级,50u/mg | 1克 | ||
M0004 | 高峰α-淀粉酶/高峰淀粉酶/高温淀粉酶/耐热α-淀粉酶/淀粉糖化酶/他卡淀粉酶糖化素/α-Amylase from Aspergillus oryzae | BR,4000u/g | 250克 |
生物技术级,30u/mg | 10克 | ||
M0005 | β-淀粉酶/1,4-α-D-葡聚糖麦芽水解酶/糖原酶/糖化淀粉酶/β-Amylase | BR,50u/mg | 25克 |
上一篇:抗体类别转换有哪些具体特点